一、突然爆红的 Threads 是什么?

2023 年 7 月,Meta 母公司(Facebook、Instagram 的背后巨头)推出了一款全新的文字社交平台:Threads。一上线就号称是“X(原 Twitter)的替代品”,甚至是“Instagram 的文字版”。

上线 5 天,注册用户数破亿——这个速度打破了所有社交平台的纪录。彼时,马斯克正在对 Twitter 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(包括限制访问量、强推会员制、内容管控等),引发大量用户不满。Meta 选在此时发布 Threads,可谓瞄准了“反 Twitter 群体”这个缺口。

但热度过去后,Threads 遇冷。数据表明,上线首月后活跃用户暴跌超 80%。有人开始质疑:它到底是 Instagram 的补完计划,还是 Meta 的一次试错?它能否像 Instagram 一样塑造一个时代,还是终将变成“另一个 Clubhouse”?


二、Threads 想取代谁?

表面上看,Threads 诞生就是为了对标 Twitter。

Meta CEO 扎克伯格当时也明确表示:“我觉得世界需要一个更友善、更理性,更能容纳公开对话的平台。”言外之意:Twitter 已经变质,Threads 来接棒。

那么 Threads 和 Twitter(现 X)到底有哪些差异?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理解它的产品定位:


三、Threads vs Twitter:两个时代的文字社交平台

功能对比ThreadsX(Twitter)
登录方式需绑定 Instagram 账号可独立注册
用户体系自动导入 IG 粉丝、关注人独立社交图谱
内容形态纯文本 + 图片(无私信、无话题标签初期)文本 + 图片 + 视频 + 音频 + 直播等
时间线默认算法推荐 + 限制性关注流“为你推荐” 与 “关注列表”自由切换
功能丰富度相对简洁、偏轻量级功能繁杂、偏信息密集
商业化暂无广告,未开放营收渠道已部署会员制、广告、创作者打赏
桌面端支持初期无,后续补上完善 PC 端支持

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出:Threads 更像是一个“极简版的 Twitter”,它试图重新塑造一种“低噪音”的文字社交体验,而不是复刻 Twitter 的所有功能。


四、为什么 Threads 在初期热度后迅速冷却?

虽然 Threads 一度登顶全球多个 App Store 下载榜,但用户真正留下来的却并不多。几个关键原因如下:

1. 功能太少,像个半成品

上线初期,Threads 缺少话题标签、桌面端、私信、编辑按钮等基础功能。对于习惯 Twitter 的用户来说,体验极不完整。很多人注册后发了一条贴子就“弃疗”了。

2. 账号强绑定 IG,用户群不精准

Threads 与 Instagram 捆绑过紧:必须有 IG 账号、只能用 IG 登录、还自动继承关注列表。但 Instagram 用户并不一定喜欢“文字社交”这种模式。

反而,Twitter 的老用户大多在 Threads 找不到熟悉的信息流和话题讨论氛围。

3. 缺乏话题生态,难以“追热点”

Twitter 之所以生命力强,靠的是“热榜 + 话题机制”的实时公共讨论感。Threads 初期没有任何热榜机制,也不鼓励 hashtag,大多数内容偏“私域”或“碎片感”,缺乏平台层面的传播力。

4. 地域限制,全球用户分布不均

Threads 在欧盟地区因隐私政策(如 GDPR)限制,长时间未上线。这也导致其用户网络主要集中在美国、印度、巴西等地,缺乏全球性社交平台应有的广泛连接性。


五、但 Threads 也没那么快“凉”掉

虽然早期流失率高,但 Meta 并没有放弃 Threads,反而在悄悄打磨产品。以下是近一年 Threads 的变化:

✅ 功能持续补全

  • 桌面网页版正式上线
  • 增加“关注者时间线”与“为你推荐”选项
  • 上线“编辑功能”、“保存草稿”、“标签系统”
  • 正在测试私信系统、账号切换

✅ 增强社区治理与品牌合作

  • 大量名人、品牌、媒体机构(如《时代》《VOGUE》)入驻 Threads
  • Threads 鼓励低压环境、少争议、少营销,提高留存度

✅ 计划支持“去中心化协议”

Meta 表示 Threads 正在测试接入 ActivityPub 协议,未来用户可以将 Threads 内容同步至 Mastodon 等平台。这意味着 Threads 不再是完全闭源社交网络,而可能成为开放式社交生态的一部分。


六、全球用户如何看待 Threads?

目前来看,Threads 的用户主要分布在:

  • 美国:最大用户群体,活跃创作者和品牌众多
  • 印度、巴西、菲律宾:新兴社交强国,对轻量级社交工具接受度高
  • 日本、韩国:Z 世代尝试者数量在增加,尤其是 TikTok 同温层用户

一些用户将 Threads 当作“更轻松的朋友圈”,发布碎片想法、不经编辑的生活日常,类似 Instagram 初期的质朴感。

不过,也有人认为它“太干净、太无聊”,缺乏 Twitter 的政治张力、幽默段子、反主流文化氛围。


七、那 Threads 还有希望成为“下一个 Instagram”吗?

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观察:

✔️ 1. Meta 的资源倾斜:依旧有流量可供引导

Meta 毕竟掌握着 Instagram 和 Facebook 的亿级活跃用户,只要有意图,完全可以通过算法导流将流量送入 Threads。

而且 Threads 与 IG 的账号互通,为初期创作者带来天然的粉丝迁移通道——这是 Twitter 竞争者们无法企及的优势。

✔️ 2. 内容调性差异化:打造“阳光社交场”路线

Twitter/X 越来越倾向争议性、冲突性内容(算法更倾向极化),而 Threads 则希望塑造一个“低冲突、友好氛围”的轻讨论社区。对于部分厌倦对抗性舆论的用户,Threads 可能成为替代性选择。

✔️ 3. 下一代创作者或将重新定义平台

就像 TikTok 重新定义了“短视频语言”,如果 Threads 在未来被 Z 世代、创作者社群、品牌方“玩出新花样”,它也可能走出一条与 Instagram 完全不同的社交内容路。


八、Threads 是缓慢生长型产品,不是昙花一现

Threads 不是那种一炮而红的“爆款社交产品”,更像是 Meta 放在实验温室里慢慢孵化的一只“备用方案”。

它未必能彻底取代 X,但可能成为一部分人“逃离吵闹世界”的选择。就像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演讲厅,有些人更偏好咖啡馆里的低语讨论。

在“社交平台碎片化”的今天,我们或许不需要再有一个“全世界都在用的 App”,而是拥有多个各自风格的小宇宙。而 Threads,就是其中一个。